祥龙舞动千年 乡村舞龙队“薪火相传”战省赛
2025-09-17 11:09:16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黄玲艳 | 作者:黄玲艳 雷婉婷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51

龙源临武客户端9月17日讯(记者 黄玲艳 雷婉婷)距离2025年湖南省乡村龙狮争霸赛开幕只有3天时间了,临武县各参赛队正以昂扬斗志投入紧张训练。从承袭千年的文武双龙、灵动飞扬的跳龙,到充满童真的幼儿舞龙,古老技艺在铿锵鼓点与辛勤汗水中炽热传承。

下午四点,南强镇文溪村锣鼓喧天,热闹非凡。60余名村民精神抖擞、步伐矫健,以龙棍为笔,挥动起一条长达105米、共33节的“文武双龙”。尽管汗水早已浸透衣衫,每一位队员的脸上仍写满专注与热情。

南强镇文溪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黄江良介绍,为了筹备此次比赛,村委每天下午三点半到六点半,召集所有队员到综合楼进行动作与体能的训练。参赛队员年龄介于18岁到40岁之间,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特意赶回来参赛,热情高涨。

舞龙起源于古人对龙的崇拜,是春节、二月“龙抬头”等喜庆节日中的重要民俗。舞龙时,龙身随绣球引导,完成扭、挥、仰、跪、跳、摇等各种动作。在文溪村,这一传统已延续近五百年。村民通过舞龙祈愿平安丰收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传统舞龙讲究“舞四方”,涵盖多类姿势套路,最后以“龙抢珠”收尾。这不仅是一门技艺,更是深植于当地的文化根脉。

村民黄程国说,按照传统习俗,舞龙之前要祭祖,通过舞龙来进一步凝聚人心,表达村民的美好祝愿。文武双龙讲究“舞四方”,东南西北就是四方,舞完四方之后就是“龙抢珠”,一场舞龙活动大约持续四十分钟。

“比如‘龙抬头’‘鲤鱼跳龙门’等传统动作,我们都有改进,能让年轻人感受到舞龙的习俗。”在保持传统套路的同时,队员们也积极创新,融入新动作与新技巧,提升表演的观赏性与趣味性,吸引更多年轻人领略舞龙魅力。舞龙,已成为凝聚乡情、汇聚人心的文化纽带。

年轻队员黄海龙深有感触:“舞龙讲究身体协调与团队配合,时刻要观察龙棍位置,保持龙形流畅。训练虽苦,但熟能生巧。作为年轻一代,我们更想把这宝贵的传统习俗传承下去,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。”

“人心齐,泰山移。无论是文化活动还是乡村建设,大家都踊跃参与,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拧成一股绳,共同建设美丽家园。”黄江良说道。

在微电影城,一支特殊的“生力军”同样备受瞩目,作为本届赛事唯一的幼儿舞龙队,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正努力驾驭着为他们特制的彩色小龙。尽管动作仍显稚嫩,但孩子们热情十足,认真完成“跑、跳、钻、围”等基础动作与造型。

幼儿舞龙队负责人唐主恩介绍,在教授孩子们舞龙的过程中,最初的基础动作是“小碎步”;接下来是“跑龙”,要求队员们步伐协调一致,保持队形整齐,否则容易发生碰撞或摔倒;最后是“跳龙”,这一动作对孩子的反应灵敏度和节奏感要求较高,需要紧跟前一位队员的动作,强调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。

据了解,这支幼儿舞龙队由土地幼儿园12名孩子组成。自2022年起,该园将舞龙引入教学,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与平衡能力,更在他们心中早早种下了中华龙文化的种子。

“这既是对中华龙文化的传承启蒙,让孩子们理解其意义,也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。”唐主恩表示,每一届孩子都会学习舞龙,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幼小心田悄然扎根。

编后语

鼓点,是奋进的节拍;龙姿,是团结的缩影。从105米长龙的力量与协作,到幼儿园娃娃们的稚嫩与认真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比赛的备战,更是一场跨越年龄的文化接力。它擂响了村民齐心奋斗的铿锵之声,舞出了乡村蓬勃自信的时代新貌。这束穿越千年的文化之火,必将在众人的守护与传承中,越燃越旺,照亮更远的未来。

责编:黄玲艳

一审:唐芳

二审:李艳玲

三审:唐薇

来源:临武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。获得合法授权的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登录“龙源临武”客户端,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。

要闻
时事要闻
主题报道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